每到暑期,醫美總成為社會關注熱點。昨天,由市衛生健康委、市中醫藥管理局、市疾控局、市愛衛辦主辦的第七期“上海健康播報”聚焦醫美熱點問題,邀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副主任楊軍、復旦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劉月華、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主任李欣解讀。
理性跨過“變美”門檻
現在年輕人流傳“大學入學改造計劃”,高考后出現一波整容潮,尤其“雙眼皮”是首選。對此,楊軍表示,從“想變美”到“變美”,需要跨過的不是手術室的門,而是理性與安全的門檻。他提醒,審美認知要回歸“原有基礎”。比如,不少人拿著明星、網紅照片要求“同款”“熱款”“爆款”雙眼皮,卻忽視了自己眼裂長度、眉弓高度、皮膚厚度等先天條件。醫生只能在原有基礎上改善、優化,而非“復制粘貼”。因此,與醫生充分溝通十分必要,醫生根據合理訴求、制定可實現的“個性化定制方案”,才能讓術后的雙眼皮達到與全臉相匹配、相和諧的效果,避免術后落差引發二次修復。此外,還有希望解決“疲憊感”“眼睛像睜不開、睡不醒”等問題的求美者,可能存在“上瞼下垂”這種功能性疾病,需要行“上瞼下垂矯正術”,此時功能性改善比美觀的優先級更高。
楊軍談到,“心理預期管理”和手術技術同樣重要。“顏值經濟”升溫,不少學子將“雙眼皮”等整形美容手術直接與“社交自信”“面試加分”“異性吸引力”劃等號。一旦達不到效果,容易陷入“術后抑郁”的自我懷疑狀態與無休止的“修復”循環中。家長應與孩子充分溝通變美的動機,幫助孩子冷靜后認真審視自己:是為提升自信的主動選擇,還是迫于入學“新形象閃亮登場”壓力的盲目跟風?再逐條探討哪些需求可以通過讀書、健身、化妝、溝通訓練等非手術途徑實現,把手術從“唯一解”降為“備選項”。
規避時間焦慮與矯治器選擇誤區
暑期口腔醫美最熱門的項目就是牙齒矯正。劉月華指出,最常見的矯正原因是牙齒不整齊,不僅不美觀,而且導致牙齒清潔效率下降,造成蛀牙、牙痛或牙齦出血等問題。另一個常見原因是臉型不好看,比如齙牙、小下巴、臉型不對稱等,由于原因比較復雜,需要一系列專業分析來解決這些問題。
牙齒矯正,需要到專業口腔醫院“正畸科”進行。正畸的“畸”指什么?指錯合畸形,全世界不同國家、不同人種的發病率都很高,約80%-90%。也就是說,天然牙齒長得又整齊又健康又美觀的人群比例很低。隨著經濟水平提高、生活水平改善,我國兒童青少年矯正的比例也在升高。需要規避的誤區,主要有兩點:一是對于矯治時間及效果太過焦慮。由于社交媒體和商業宣傳,有的家長擔心6-8歲孩子是否一定要矯正,怕以后還要拔牙或臉型會變丑。其實沒有一刀切的答案,6-8歲具有矯正必要性的小孩一般都有特定類型,例如反合、咬合創傷和嚴重深覆合等會影響生長發育的情況。
二是戴什么矯治器,“戴鋼牙”是不是落伍了?牙齒矯治器分為兩大類,一種是固定矯治器,也就是我們說的“戴鋼牙”,這是粘接在牙齒上加力,使牙齒移動;另一種是活動矯治器,透明矯治器屬于活動矯治器,通過材料的彈性使牙齒移動。固定矯治器經過100多年發展,針對各種病例都有比較明確的解決方法;透明矯治器具有好看、容易進行牙齒清潔的優勢,因此要結合個體特點來判斷哪一種矯治器更適合。
總的來說,是否在替換牙齒時就開始矯正、戴什么矯治器,一定要綜合考慮對孩子身心的影響,平衡治療的效果與必要性。對于非必要的情況,定期隨訪,保證換牙順利進行,等待適當時機開始矯正即可。
中醫醫美“內外兼調”
中醫醫美堅持“內外兼調、標本兼顧”,融合千年中醫智慧與現代美容技術,提供自然、安全的健康美容新途徑。李欣表示,中醫醫美包含六個方面:一是中藥美容,內服辨證施方,如桃紅四物湯、逍遙散等,改善黃褐斑、皮膚暗沉;外用七白散、玉容散等古方面膜,艾葉、玫瑰花等藥浴,修復皮膚屏障。二是針灸美容,“美顏針”刺激面部經絡,緊膚、減紋;針刺合谷、足三里、三陰交等穴位,緩解痤瘡、色斑;耳穴貼壓,輔助祛痘。三是拔罐刮痧,面部拔罐,促進血液循環,淡紋、亮膚;背部刮痧,排毒祛痘,尤其適合“痘痘背”人群。四是推拿按摩,循三焦經、肝經等手法按摩,改善色斑、黑眼圈;點按睛明、攢竹、迎香等穴位,淡化眼袋、法令紋。五是食療藥膳,“因人施膳”,血虛用紅棗、枸杞、阿膠,濕熱予薏米、赤小豆、茯苓,抗氧化選黑芝麻、桑葚、綠茶。六是特色療法,火針應對頑固性痤瘡、扁平疣;耳尖或背部點刺放血,治療實熱型痤瘡、麥粒腫;神闕穴(肚臍)艾灸或敷藥,改善宮寒所致皮膚暗黃。
中醫醫美并非簡單皮膚管理,而是將容貌問題視為內在氣血、臟腑功能的外在投射。實現美膚與健康的雙贏,關鍵在“以內養外”。
相關標簽: